瑞卬针对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症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开发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新药 UMC119-01,已完成多项临床前体外、体内试验,证明瑞卬所生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抗纤维化以及回复肺泡细胞生长,具治疗 BPD 的潜力。在 BPD 之动物病理模式,瑞卬和北医陈中明医师以及美国 Comparative Biosciences 合作,经由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减缓幼鼠肺部在高氧环境下的纤维化、促进肺泡发育、降低幼鼠肺脏给予辅助氧气造成的发炎反应,并减少肺部损伤情况。
目前 UMC119-01 已通过美国与台湾IND审查。
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症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 是一种早产儿呼吸系统异常的疾病,多发生在胎龄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低体重早产儿,具有独特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定义,早于预产期出生的新生儿,在原预产期时,仍需要额外氧气供给则确诊为 BPD,且依照氧气依赖性,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BPD病儿。
患有BPD的新生儿会出现肺泡及肺微血管发育不良,肺泡较小、肺泡间隔数少及肺泡壁纤维化等症状,其呼吸浅快且有吐气呻吟声,常伴随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开放动脉导管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 及部分间质性纤维化 (Interstitial fibrosis) 等症状,亦可能造成脑部及神经系统发育较迟缓。BPD患者也因为肺部发育不良,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会使得病程明显加重。
图片来源:瑞卬製药
BPD 为一多因素造成的慢性肺部发炎疾病。可能成因包含胎儿出生前,怀孕母体子宫感染、发炎,如绒毛膜羊膜炎等,使其羊水中发炎因数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肺部发炎及肺损伤;或是在胎儿出生后,因给予呼吸支持如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lation) 或给予氧气 (Oxygen supplement),导致幼儿肺部发育异常,或使原本发育不良之肺泡发展受阻,因而导致 BPD 发生。
早产儿因肺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可能会接受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呼吸,然而许多证据指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BPD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过高的压力可能会直接损伤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破坏肺部结构,发生肺泡融合和肺气肿现象,加重肺泡伤害。未成熟肺过度膨胀可能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产生严重破裂,导致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同时机械通气有时会引发严重的肺部发炎反应和促发炎因数释放,导致进一步的肺伤害,因此机械通气被认为是 BPD 的重要病因之一。
整体来说,BPD 发生于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的基础上,先发生原发性肺损伤,如呼吸窘迫症候群 (RDS)、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再发生高氧损伤、气压伤害或感染等,继而发展出继发性肺部发炎症状,合并氧化压力、自由基或发炎介质的作用,最后造成 BPD 形成,整个致病过程复杂,且可能是结合多种危险因数交互作用的结果。
图片来源:瑞卬生技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至少有20,000名新生儿罹患 BPD。Vermont Oxford Network 的资料显示,2003年和2007年 BPD 发生机会分别为29%和26%,且胎龄越小,发生机率越高,然而目前不同医院的诊断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各研究所统计的BPD发病机率亦有所不同。目前无资料精确统计台湾地区 BPD 的发生率,但以台湾每年约20万个新生儿人口推算,其中约有1成为早产儿 (约2万人),早产儿中又约有1成属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 g),则估计有2,000人为 BPD 好发族群,推估台湾 BPD 年盛行率至少约为500至1000人/年,符合罕见疾病盛行率之定义,具有医疗迫切性。
目前 BPD 多以支援性治疗为主,常规处置手段包括各种形式的呼吸支援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护理和充足的营养、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必要时给予表面张力素、醣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咖啡因、利尿剂等。然而,这些治疗有其限制与副作用,目前存在许多争议待讨论,像是有文献指出,醣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增加新生儿神经发育病变,增加脑瘫的风险。对于新生儿使用咖啡因治疗,则需注意使用剂量,过多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律紊乱等副作用,而利尿剂使用副作用如低血容量、低血钾、低钠血症等,不建议新生儿长期使用,因此对于 BPD 的治疗,急需更安全且具疗效的药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