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

UMC119-06

瑞卬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多重治疗能力,透过建立不同典型的体外实验平台,来验证瑞卬所生产之干细胞所具有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之药理能力。此外,在典型中风动物试验模型中,初步的实验结果证实,MCA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脑部缺血伤害的大鼠,在给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缺血脑区的损伤具有显著恢复,不论在大脑受损面积、动物行为模式,甚至在内原性神经再生及不正常神经活化,都有显著改善情形。

有鉴于此,瑞卬所生产之间充质干细胞,为具有未来临床医疗潜力的功能干细胞,可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提供一项创新且更符合需求的治疗方式。UMC119-06 已通过美国 FDA IND 审查。

缺血性脑中风 (Ischemic Stroke) 为一种急症,主因为脑部血液输送突发性的受到阻碍,导致无法顺利供给脑细胞所需要的氧气与养分,进一步引起该区的脑细胞因缺血损伤而死亡进造成脑功能障碍。

因脑部损伤而引起的支配机能障碍,如不即时接受有效治疗,可能造成中度甚至重度残障,在未来生活需要依赖他人协助来完成日常生活之基本动作,最严重更可造成昏迷或死亡。中风患者脑部组织有着不同程度的受损或死亡,且对身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中包含肢体机能、语言能力或理解反应等,往往引起长期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的问题。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居国人十大死因前三位,是国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老年人的中风病发率甚高,更是造成老人残障的主要原因,迫使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受到重大冲击与损失。由于现行治疗脑中风的治疗方式有限,对于改善患者生活品质上,以中风后的复健为主要模式,透过物理治疗、职能治疗及语言治疗等等;尽可能地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可防止并发症及教育家庭成员以发挥辅助作用。

缺血性脑中风 (Ischemic stroke) 为脑中风 (Stroke) 的其中一大类,而造成缺血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下列三种致病机转:缺血性脑中风 (Ischemic stroke) 为脑中风 (Stroke) 的其中一大类,而造成缺血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下列三种致病机转:

  • 血栓性 (Thrombotic):由动脉硬化斑块 (Atherosclerotic plaque)脱落、血管狭窄阻塞或凝血系统问题时并发血栓之发生,称之为血管硬化血栓性脑梗塞 (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
  • 栓塞性 (Embolic):主要是因为血管被來自上游心脏病或大血管疾病剥落的栓塞物质阻塞脑动脉所引起的中风,大多数是因心脏血流不顺或是近期有心肌梗塞问题的人所引起,心脏瓣膜和坏死的心脏壁掉下组织碎片,都可能阻塞脑血管,称之为心源性脑梗塞 (Cardioembolic brain infarction),进而导致的中风约占缺血性脑中风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
  • 血流动力性 (Hemodynamic):血浆的粘稠度增加、红血球细胞膜较僵硬、血小板凝集力增加或血中纤维素原增加,导致微细血管回圈 (micro-circulation) 变差;脑动脉的血流阻塞不通,或血流量不足所引起的脑细胞坏死,脑因缺血坏死软化,称之为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大脑和神经细胞对氧气浓度非常敏感,成人大脑的血量约占全身血循的五分之一 (即每分钟一公升的血量),脑组织的需氧量约为身体全部的四分之一 (即每分钟500到600毫升的氧气)。脑组织在缺血期所受的伤害,视每个病患其脑血流所受阻碍的程度及缺血时间长短之不同而有差异。在这段时期,由于大脑正常血流供应受阻,细胞能量代谢和离子衡定失常,故产生一连串的病理生理反应,称之为缺血连锁反应 (ischemic cascade)。而缺血性中风对脑组织造成的伤害并非只有缺血期 (ischemic stage),还包含治疗后使血液再次恢复畅通,提供脑组织氧气和养分的恢复灌流期 (reperfusion stage)。

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中风,其中75%为缺血性脑中风。在台湾,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居国人十大死因前三位是国人健康的一大杀手,死亡率高于日本、新加坡及大多数西欧国家,也是成人残障的第一要因。以台湾地区脑中风的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五十推估,每年约有将近一万一千七百人死于中风 。中风的人数不但本身发生率高,更有随着时间逐年增加发病比例的趋势。

中风不仅在急性发病期造成高死亡率,在慢性期所留下的后遗症,亦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冲击。以美国为例,每年估计约有73万中风新发生个案,以及有4百万个中风存活者,而中风同时伴随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估计每年在中风照护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约4百亿。

在全球中风药物市场则可预测为持续成长,因为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全球中风药物市场金额从192亿美金增加至219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 为6.7%,预测从2016年开始,中风药物市场金额可每年增加至少14亿美金,到2020年,全球中风药物市场总金额可来到302亿美金。

目前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在急性期有两种主要治疗方式:机械性血栓移除技术和注射纤维蛋白溶酶原 (rt-PA,Actilyse)栓体舒注射液,rt-PA 为目前唯一被认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之有效药物,但 rt-PA 治疗也使颅内出血率也相对提高。

由于目前缺血性脑中风治疗药物有其限制与副作用,发展新治疗方式有其必要性。而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功能特性,可促进内源性神经细胞活化、促使神经细胞成熟、神经保护力、减少受损细胞死亡、促血管新生与调节免疫之能力,都是其他药物无法一次达成的目标。